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愛來到世上的禮物

遍路人生 Day3

昨天一個令人心碎的新聞,讓好多人都不忍直視,一個孩子的逝去,能不能喚醒些什麼,我不知道,但身為社工而且投身於兒少與家庭工作的我,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心情複雜。

我的工作本來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觸到嚴重創傷的孩子,甚至可以說,陪伴這些受傷的孩子就是我的日常。會經由社福單位轉介來到我面前的孩子都有嚴重創傷經驗,可能是遭受嚴重的肢體或情緒暴力、目睹家暴、疏忽照顧甚至是跟性有關的傷害。我的工作就是盡我的全力創造出一個能讓孩子感到安全的關係與空間,在這個實體與抽象的安全基地裡,孩子有機會好好地認識自己與世界,用自己可以接受的速度療癒自己心裡的傷。

這些孩子遭受不當對待的情境脈絡不盡相同,受傷的程度也不一,傷害孩子們的人也各有不同,可能是他們的親生父母、繼父母、父母的同居人,其他親屬或照顧者、也可能是陌生人。

「虎毒不食子」這句話絕對不是放諸天下皆準的人生道理,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需要被保護安置的孩子存在;相反的,也不是所有非血緣的照顧關係就一定會帶來傷害,雖然社會大眾對於保母或老師虐童這樣的案件總是特別感到不安。

畢竟現代社會有太多家庭在自願或非自願的狀況下需要將照顧孩子的責任外包,如果連經過認證的專業角色都不是一個可以安心託付的對象,那家長到底該怎麼安心將孩子託付給另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他人?

對我來說,任何大人在刻意之下都有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人,那與他跟這個孩子有沒有血緣無關,也跟他有沒有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無關。我們只能說,如果有血緣或者有相關訓練,或許可以大大降低大人傷害孩子的機率,但那不是絕對的安全保證,我們已經看過太多例子了。

所以,身為不希望有孩子繼續受苦的大人們,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檢討社工或社福系統的文章應該滿多人寫了,我就暫且不提這塊,我想說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做的事。

首先,無論你自己本身有沒有養育或照顧孩子,請你務必先把自己照顧好,觀照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狀態,當你自己越安穩,就越不容易傷害到身旁的人,無論是小孩或大人。

有太多大人是在情緒失控的狀況下以言語或肢體傷害他人,當然,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當情緒的強度太大時也可能會失控,所以要做的不是「去除/否認/壓抑情緒」,而是「承認並覺察情緒」,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差異的。

再來,如果每一個人都願意對身旁的人與環境有多一點點的敏感覺察,也許我們就有機會聽見、看見各種隱微的求救訊號。如果你的生活是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互動的,你一定可以從孩子的身上讀到各種訊息,如果你感覺到哪裡不對勁,請務必找到適合的對象討論,可能是相關的專業工作者,也可能只是一個可以安心討論的親人朋友,總之,說出來,就有機會。

我也不是說大家都要隨時準備打113通報或報警,過於敏感也不是好事,但有些地方真的不是社工或社福系統可以觸及的(有些案家在社工訪視時的「演出」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社會安全網絕對不是只由政府或相關專業機構就能夠織成的,這樣的網絕對會有破洞。​

哎唷,一個不小心又寫了好長,先停在這裡吧,我也需要消化一下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受苦,我總是難受,但身為大人的我們,絕對有責任要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

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愛來到這個世界的禮物,那樣的世界,一定存在。

探索更多來自 諮蔚·滋蔚 親子共學遊戲陪伴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