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真的都像千手觀音一樣要應付各種任務!

​我自己的書櫃上有不少跟創傷有關的書,畢竟創傷議題(尤其是兒時創傷)跟我的工作有直接且高度的相關,但有些書因為太過於沈重(可能因為所描述的故事內容、也可能是本身的專業知識量),不太容易在休息期間拿起來翻閱,有些書是真的得要有些機緣或外在動力才有機會好好閱讀。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這本書,就屬於這種放在書櫃上很久、但始終沒有空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的書,那天就有提到最近正開始參與一個新的讀書會,讀的就是這本書。而且我們一次就是只讀一章,可以這樣慢慢一起讀一本不怎麼好讀的書,其實也還蠻療癒的,哈!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是跟其他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創傷兒少的寄養家長們一起讀這本書。對於身為工作者的我來說,這是非常難得可以得到大量第一手資訊的機會,畢竟我自己沒有生養孩子,缺乏實際照顧經驗的我有時在面對某些孩子的創傷經驗或親子衝突時,會難以立刻啟動系統性思考的能力。

在相對有權力的大人面前,孩子實在太小太弱了,以至於我會反射性地先站在孩子的位置去挑戰甚至忍不住指責可能讓孩子受傷的大人,但身為在特定時空陪伴孩子的工作者、與身為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孩子的照顧者,這兩者各自做得到&做不到的事,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最簡單地想,我一週就是只跟孩子相處一小時,而且僅限於遊戲室內的互動,我能夠給孩子自由探索、自在做自己的心理空間與耐性,自然絕對比得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打消耗戰的學校老師、家長來的大得多,但那不必然表示老師或家長是在能力上做不到、或意願上不想做,而是當我們必須遵循某些集體性的規範要求,或面對盡力維持生活順暢運作的壓力時,就會不自覺壓縮排擠掉能夠給孩子的心理空間。

講白話文的意思就是說,班上秩序吵得要死、學生一天到晚闖禍、小孩洗個澡吃個飯拖拖拉拉⋯⋯等等諸如此類的惱人瑣事已經耗去老師跟家長太多耐性,哪還有什麼閒工夫跟你談正向學習、正向教養啦!——但我仍樂觀地覺得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有效策略,這個後面再講。

所以,基於上述的種種反省覺察,能夠聽到家長分享日常照顧經驗與書中理論知識的相互對照反思,對身為工作者的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機會,同時間也讓身為新手家長的我,對於未來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創傷兒少有更進一步的想像跟預備。

這本書的第一章就開啟了後續貫穿整本書的核心概念,也就是「發育早期受到的影響會在腦部留下終生的印記」,但有趣(或者說最珍貴的)是,不是只有創傷經驗會在大腦留下印記,正向的、療癒的經驗也會。在第一章的最後,身為治療師的作者提出一個反省是,如果想要讓一個受傷的孩子能真正變好,那以目前一週一次、每次五十分鐘的心理治療模型恐怕是難以做到的,只有讓孩子在能帶來安全感的環境中生活,療癒才有可能真正發生。也就是說,環境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為孩子盡一份心力,當孩子能在環境中得到適當的關心、理解與回應,就有機會透過新的正向互動經驗進一步改變大腦聯想的機制。

這個觀點也是我一直以來所相信的,如果沒有一個足夠滋養的環境,一個受傷的靈魂是很難被療癒的,所以在陪伴受傷的孩子之餘,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嘗試各種與家長工作、與老師工作、與系統工作的可能性,因為我非常明白,比起一週大量澆灌一次,生活中的點滴涓流才能真正提供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我也相信,很多大人真的不是不願意好好地去關照孩子,而是真的在各種壓力之下不得要領或分身乏術,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積極投入線上課的原因——如果能讓更多大人越來越知道怎麼跟孩子互動、回應孩子真正的需求,那這樣的世界不是很美好嗎?

​所以最後要來工商服務時間一下,給工作者跟給家長的兩梯次線上課,目前正在熱烈報名中,還在猶豫觀望的人,請不要錯過三月底截止的超早鳥優惠噢!

╭⋯⋯⋯⋯⋯⋯⋯⋯⋯⋯⋯⋯╮
​ ┤滋養愛與自信的遊戲時光├
╰⋯⋯⋯⋯⋯⋯⋯⋯⋯⋯⋯⋯╯
​​
嗨,大家好,我是宇凌,是一位行動社工師,主要的工作領域是兒少與親子/家庭工作,我最喜歡透過「玩」的方式與孩子及家庭一起工作,因為深刻感受到自由遊戲對個人及關係互動的影響,近年來全心致力於推展「親子遊戲陪伴」這個融合不同理論內涵及自身工作經驗的工作模式,希望讓更多大人及小孩都能在玩耍中滋養有愛的關係,進而在愛中療癒受傷的靈魂。課程內容包括——​

  • 認識遊戲陪伴的重要概念,包括:遊戲之於孩子的意義與功能;依附關係的重要內涵有哪些;在孩子的發展階段中有哪些重要任務;什麼是有品質的互動關係與陪伴⋯⋯等
  • 認識遊戲陪伴的操作技術,包括:哪些互動方式有助於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如何陪伴孩子練習遵守規矩與界線;「陪玩」到底是要怎麼陪⋯⋯等
  • 認識遊戲陪伴的軟硬體準備,包括:我需要準備哪些玩具或器材;要怎麼把親子遊戲陪伴融入日常生活或我的工作場域中;家長/工作者本身需要做哪些準備⋯⋯等
  • 家長課程bonus:除了知識上的吸收,每次課程都會安排一個內在自我覺察的小活動,希望能陪伴家長們稍稍緩解育兒及日常生活的各種壓力,大人要先安穩了,才有能量好好關照孩子:)

此系列課程分為「#給家長」以及「#給專業工作者」兩個梯次,請在下方打開google表單,裡頭有更詳細的課程資訊喔!無論你是家長、或是工作者,都很歡迎你報名這次的課程,讓我們一起試著創造出更 #有愛、更能 #接住 每一個孩子的世界:)

★此次課程將提供 #錄影重播 的服務,課後三十天內不限次數、時間可自由觀看上課內容喔!
​​
家長這邊請進
工作者這邊請進

​​完成填寫後,最晚將於兩日內收到確認回函,裡頭會有課程費用的繳費說明,完成轉帳後即完成報名手續,三月底前報名還享有超早鳥優惠喔!

​有任何問題歡迎私訊告知,更歡迎大家將此開課訊息分享給身邊可能有興趣的親友或工作夥伴,期待與大家線上&實體相見:)

探索更多來自 諮蔚·滋蔚 親子共學遊戲陪伴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