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路人生 Day10
「老師每天早上出門都跟自己說要對你們好一點,我也不想生氣,可是我一看到你們就很難和顏悅色,你明明就有轉頭跟後面的同學講話還說沒有,睜眼說瞎話!這樣我要怎麼對你們和顏悅色!?」
正在走廊清洗玩具的我,聽到教室裡的老師帶著有點強烈的情緒這樣對底下的孩子說。
我匆匆結束手邊的清洗工作,帶著一顆跳得有點用力的心,快速躲回遊戲室裡,我很清楚感覺到自己某些創傷經驗被剛剛的情緒性話語給喚醒了,來自大人的各種情緒性咆哮甚至是刻意羞辱的言語,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絕沒少過,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這些深深刺進心裡的話語可能來自家長、可能來自學校老師、也可能來自任何一個在求學過程中教導過自己的大人,或許這些「教育」的目的都是想讓孩子成為更守規矩、更努力求上進的人,真要說起來這些大人的起心動念肯定不是惡,只不過身為過來人的我明白,在這種教育手段下孩子不一定會長成大人想要的樣子,但過程中所受到的傷卻會記得一輩子。
「天啊,以前的我到底是怎麼在體制內教育活下來的⋯⋯?」我一邊喃喃自語,一邊試圖安撫自己,透過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的神魂安定下來。
回到一開始的場景,或許老師的表達可能還稱不上羞辱(我無從得知聽到這些話的孩子們當下是怎麼感受的),不過我被喚醒的是當年坐在位子上全身緊繃、心跳加速、巴不得立刻消失的身體感受,這些經驗對我的自尊自信有很大的影響。
甚至到現在,我都還清楚記得國中時、高中時是如何被講台上的老師以言語羞辱的。
雖然長大後的我的確是對體制教育有比較多不同的意見,但我也不覺得體制外的教育就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畢竟體制內的教育也可能遇到很棒的老師,而體制外的學習依然有可能碰到比較不適任教育工作的大人。對我來說,「人」才是最複雜、最容易出錯的一環,所謂完美的體制並不存在。
其實我也能同理老師們在教學現場所承受的壓力,畢竟一個人要面對那麼多學生,還得日復一日地在沒什麼彈性的框架裡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那真的不是只用溫暖關懷就能完成的工作,有些時候真的不免會要動用一些權威才能完成任務,維持日常班級運作。
這跟我的工作型態完全不同,我能在一對一(最多就是一對五)的關係裡專心陪伴孩子,盡力創造一個讓孩子自由探索的安全基地,而且我會見到孩子的時間一週就是只有這一節課,我能給孩子的空間自然比老師大得多。
說實在的,我也沒把握如果今天我是有教學壓力,天天要跟孩子相處五、六個小時以上的老師,我還能不能堅持以我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在課堂上與孩子互動?
教育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前不容易,現在更不容易,不少家長幾乎是完全把管教的責任轉嫁到老師身上,但缺了家庭教育甚至是親子關係這塊拼圖,孩子又怎麼可能好好長大不壞掉呢?
「小孩在乎的事,大人往往不認為是值得記住的;而小孩會忘記的事,卻總是大人認為非常重要的。」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這是昨天我在李佳燕醫師的書裡頭讀到的一句話,衷心期盼無論是在哪個場域,大人跟小孩同頻、同在、同感的時刻可以越來越多,那每一個人一定都能活得越來越快樂:)
┤滋養愛與自信的遊戲時光├ 線上+實體課程熱烈報名中
這次的課程有「給家長」跟「給工作者」兩個梯次,歡迎更多夥伴一起加入討論學習的行列,三月底前報名還有超早鳥優惠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