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安全感或情感關係想像成具體的存款值,那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感覺到的安全、穩定、有品質的陪伴等等,都是在幫忙我們把這個存款值提高,等到我們要用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內在能量可以用。
Snayian

昨天中午在外面吃飯時看到一個短短的互動,但是卻激起我心中好多好多的感受,決定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想說的話。
場景
互動發生的場景是在速食餐廳,在離我有段距離的右前方,其中一張桌子坐了一個目測約小學中年級的小女孩跟一個大人,孩子面對我而大人背對我,我聽不見他們的對話,但我可以清楚看到孩子的表情。
我覺得這應該可以算是半開放的公開場域,畢竟速食店的座位配置本來就比較容易被往來的人給干擾,不像一般餐廳相對封閉的空間場域。
我認為這個場域在我所看到的互動中是一個滿關鍵的要素,等等我後面繼續講原因。
發生什麼事?
那時我正在我的位置上等待餐點,我有個習慣是閒來無事就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所以我很清楚地觀察到遠方的女孩正非常專注地品嚐手上的炸雞,從她一邊輕輕踢著腳的肢體動作看起來是,心情應該是愉快而享受的。
這時我看到另一個大人悄悄走近孩子身後,冷不防地彈了孩子的耳朵一下,正在品嘗炸雞的孩子明顯受到驚嚇,愣了大概有五秒後,臉部表情逐漸母湯,突然哇哇哭了起來⋯⋯
彈耳朵的人坐了下來,看起來是熟識的人沒錯,不是什麼奇怪的路人甲,但孩子顯然被這樣的惡作劇給惱怒了,一邊哭一邊對著對自己惡作劇的人說「你幹嘛啦!」,也一邊用手撫摸自己被彈的耳朵,但我聽不見其他兩人當下對孩子說了什麼。
我以為會發生但沒發生的事
正當我腦袋裡已經在想著接下來更糟糕的劇情發展——「不妙,孩子等等可能會因為哭而被大人責罵,反而使情緒更高漲,然後就引發更嚴重的衝突,好好的一個午餐時光要被毀掉啦⋯⋯」
但令我意外的是,孩子的眼淚就在可能不到一分鐘內就收回去了,剛剛的生氣情緒也很快消退,孩子又回頭專注吃著手上的炸雞。
沒上演更糟糕的劇情可能是因為⋯⋯
後來我一直在想,剛剛沒有發生我擔心的事情,可能是因為什麼?因為我聽不見他們的對話,所以以下當然都是我的猜測,也可以說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而有的想法。
我在想,孩子跟對他彈耳朵的人,平常的互動關係一定很好、很穩定,足夠好到讓孩子可以很快調整、消化這個人對他惡作劇行徑的負向情緒。
再者,孩子本身的安全感一定也很夠,才能有好的調適力與彈性,快速因應自己「在一個公開場合被不知道是誰給侵犯了身體而受到驚嚇」的這個突發事件所勾起的身心反應。
第三,事件發生的當下,兩個大人的反應對孩子能不能快速穩定下來是很重要的關鍵,我猜想,他們應該沒有在第一時間斥責孩子的眼淚與情緒,而是接住了孩子的驚嚇跟委屈,甚至也好好道歉了,孩子才能很快地度過這個突發事件。
安全感與情感存款值得被用在更重要的時刻
雖然孩子愉快的午餐時光沒有因為這個小小的惡作劇事件而走味,但我真心提醒大家,我們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孩子)的內在安全感以及跟重要他人的關係存款,絕對值得被用在更重要的關鍵時刻喔!
如果我們把安全感或情感關係想像成具體的存款值,那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感覺到的安全、穩定、有品質的陪伴等等,都是在幫忙我們把這個存款值提高,等到我們要用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內在能量可以用。
什麼時候我們會用到這些存款?
當我們面對挫折、身心因為種種原因而受傷、在關係中發生摩擦衝突、甚至是遭逢重大變故時,都是我們大量動用這些存款的時候,所以,安全感跟情感關係,真的是我們內在很珍貴的資產啊!
如果這樣想,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更仔細思考對待彼此的方式?尤其是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
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嗎?
很多時候,大人對孩子做的小小的惡作劇看似無傷大雅,孩子當下的情緒似乎也很快就過去,但如果不做這件事,對孩子身心發展來說會不會是更好的一種選擇?孩子的身體會不會不小心記住了惡作劇當下的負向感受、而這些印記原本是不需要產生的?
我其實也沒有正確的答案,但我有我的答案,至於你們每個人的答案,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囉!
發佈留言